宿州學院實訓大樓沉降觀測及成果分析
宿州學院實訓大樓位于宿州市教育園區,宿州學院東校區。本工程結構為地上6層,地下1層,建筑物的整體高度(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板的板頂)為41.90 m,框架結構。本次沉降觀測嚴格執行規范,以固定的觀測人員、儀器、路線進行現場觀測,保證觀測的精度。
測量過程
測量控制網的建立
為滿足測量精度的要求,同時根據場地施工情況,在遠離建筑物穩定牢固區域內設置4個高程基準點形成獨立閉合水準網,在基點設置完成后,按照三等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在建筑物沉降觀測前進行聯測,驗證基點穩定性。
觀測點布設與測量
根據變形測量規范規定和本工程設計總說明圖紙要求,框架結構的建筑應在柱的基礎上設置沉降觀測點,點位和點數詳見綜合樓點位平面示意圖(圖1)。
觀測過程按三等水準觀測地技術要求觀測。觀測的視線地長度均應控制在75 m以內,測量前后的視距較差不大于3.0 m,前后視距累積較差不大于6.0 m,觀測時的視線應距離地面高度大于0.2 m,往返測較差、附合或環線閉合差小于等于(n為測站數)。最后各觀測點與工作基點之間應形成獨立的閉合環網并均按照三等水準觀測的技術要求進行觀測。
在沉降觀測點布設完成以后,應及時、準確測量各個點的初始值,至少測量2次,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的初始值。
觀測頻率和沉降穩定標準
根據變形規范要求和本工程的特點,在施工階段,建筑物沉降觀測工作自主體結構完成±0層開始,觀測頻率和周期根據地基與施工現場荷載波動情況而定;在竣工后運營階段的觀測頻率,則應視工程地質條件和沉降速率大小而定。對于一般工程而言,建筑物進入穩定階段的判斷依據可以由沉降觀測曲線的斜率和最后100 d的沉降速率判定。
沉降觀測數據及成果分析
做好前期埋點、繪制工作地形圖等準備工作以后。可相隔1~2個月觀測一次,節省人力資源。將采集的數據運用Excel等軟件進行處理,并繪制沉降觀測曲線圖,匯總得出此工程內主體結構的沉降量。并繪制C1點沉降觀測曲線圖,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C1點的沉降速率在2015年6月份之后十分緩慢,基本上沒有發生沉降,觀測末期第112 d,此點的沉降速率僅為0.004 mm·d-1,遠小于0.01 mm·d-1,因此可以判定C1點位的沉降已進入穩定階段。選擇觀測期第18期C1~C10建筑物觀測點號的觀測數據進行匯總(表2)。
本次沉降觀測使用DiNi03高精度水準儀,外業觀測時自動記錄,之后利用數據連接線及相關軟件傳入計算機中得出有效數據。
1)通過各測量點的結果數據和最終成果分析可以看出,此次的沉降觀測精度的選擇滿足要求;
2)DiNi03高精度水準儀檢測前后精度變化值比較穩定,可以保證沉降數據的連續使用;
3)通過以上精度分析,觀測成果符合有關規定要求,觀測成果真實可靠。
綜上所述,宿州學院實訓大樓在整個觀測周期中各觀測點累計沉降量的最大值為17.9 mm,累計沉降量的最小值為15.6 mm,未發生引起建筑物破壞的沉降,相鄰點沉降差最大值為1.8 mm,未發生明顯的不均勻沉降,觀測末期第112天沉降的速率最大值為0.004 mm·d-1。結合本工程地質情況綜合分析,該建筑物沉降已趨于穩定。
版權保護: 本文由 沉降之家 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gsw2882.cn/jishu/212.html
- 上一篇:某高層建筑的沉降觀測及變形分析
- 下一篇:風力發電機沉降觀測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相關文章
- 2019-04-12·沉降觀測數據分析如何按步驟進行
- 2019-04-02·建筑物沉降觀測精度提高方法和措施
- 2019-03-14·沉降觀測曲線異常數據分析
- 2019-03-04·講解兩種橋墩沉降觀測方法
- 2019-03-01·五種需要進行建筑物沉降觀測的情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