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運城市某建筑講述沉降觀測
工程概況
本工程是對運城市地標廣場1#樓建筑物進行沉降監測。地標廣場位于運城市鹽湖區河東東街北邊。1#樓位于小區西北邊,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地基基礎設計為乙級。
技術方法
1設備配置
本工程外業觀測采用徠卡DNA03電子水準儀(測量精度是0.3mm/KM,)、2m銦鋼條碼尺、2.5kg尺墊進行。內業采用南方CASS8.0進行圖形編輯,科傻平差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2技術參數
1)監測等級
根據《建筑變形測量規范》,地基基礎設計等級為乙級,對應的變形測量等級為三等以上,本工程采用二等沉降觀測。
2)高程基準
本工程沉降觀測采用獨立高程基準,以基準點A1(350.00000m)為起算數據。
3)建筑物沉降穩定標準
根據規范,當最后百天的沉降速率在0.01-0.04mm/d范圍內時,即判定建筑物處于穩定階段,還需結合地基土的壓縮性而定。因為作業區所在區域土質為中、低壓縮性土,本工程取值為0.02mm/d。
3觀測方法
根據規范規定,二等水準觀測要求,基準網采用往返觀測,監測網采用單程觀測。觀測順序為:奇數站:后-前-前-后;偶數站:前-后-后-前。每期觀測開始前,測定數字水準儀的i角,其值均小于15″。
作業過程
1基準點、監測點的布設及觀測
1)基準點埋石情況。為便于沉降觀測,在廣場東北邊周西路穩定地布設4個高程基準點,編號為A1-A4,起算點編號為A1,采用閉合水準路線進行觀測。
2)沉降觀測點的布設。沉降監測點的布設和制作依據相關規范共布設建筑沉降監測點9個,編號為1-1到1-9。沉降監測點按設計位置進行預埋,位置適宜,高度距地面70cm,標志穩定堅固,而且有保護裝置。本次觀測采用閉合水準路線。
3)布設一個由4個基準點組成的水準路線作為沉降點觀測的起算依據,基準網的構網、觀測、計算依據按二等水準測量的規定,觀測次數為3次。待基準點埋設穩定之后,按二等水準測量的要求,以A1為起算點,以閉合環的形式聯測A1-A4。每次測監測網時,都對4個基準點進行了檢查,首次測量與復測高程之差小于(n為測站數)時,視基準點穩定。否則經分析判斷后,剔除不穩定的基準點。以剩余穩定的基準點為沉降監測網的起算點,并重新補充埋設基點,重新布設新的基準網。
4)沉降監測點埋設穩定后,用電子水準儀(徠卡DNA03)配一對2m條碼銦鋼尺,該儀器能實現自動觀測、記錄、儲存。按照二等水準測量技術要求,將沉降監測點與基準點聯測,組成由A2形成的閉合水準路線進行觀測。
2沉降觀測的周期
在建筑物第一層墻柱梁板澆注完后一個星期進行了初次觀測,之后建筑物每上兩層荷載觀測一次,直至主體封頂后再觀測一次,共觀測13次。
數據處理
1基準點的復測及精度穩定性評價
本工程基準點沉降觀測共復測了7次,每次均采用由A1-A4組成的閉合水準路線進行二等水準測量。根據規范中基準點穩定性分析公式:
限差δ=2√2*σ h σh= √n*μ
δ—高差差值限差;μ—二等沉降的測站高差中誤差;n—兩個基準點之間的觀測測站數。
本工程基準點觀測時,基準點之間的測站數均為2個。
所以,當n=2時,限差值δ=2√2*√2*0.5=2mm
復測各期平差后的高差數據與上期平差后高差數據之間的差值最大為0.8mm,均小于上述限差值2mm。由此看來,基準點A1、A2、A3、A4穩定性較好,滿足規范要求,可以作為監測網的起算數據使用。
2監測點的平差計算及精度評價
本工程沉降觀測每次采用由A2組成的閉合環進行水準測量,外業觀測完后,由科傻軟件進行平差計算。計算結果表明,三次所測的環閉合差最大為3.89mm,總長度為1.05km,限差為7.75mm;最弱點高程中誤差為1.95mm,最弱測段高差中誤差為0.50mm,均滿足二等水準沉降監測中誤差要求。
監測結果表明,地標廣場1#樓各點的累計沉降量和沉降差在允許變形值的范圍之內。荷載和時間的增加與累計沉降量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一致的特點。根據連續沉降觀測結果的日平均沉降量滿足要求。
版權保護: 本文由 沉降之家 原創,轉載請保留鏈接: http://www.gsw2882.cn/jishu/181.html
- 上一篇:高層建筑物沉降產生的原因及觀測要點
- 下一篇:什么是日照變形觀測
相關文章
- 2019-04-12·沉降觀測數據分析如何按步驟進行
- 2019-04-02·建筑物沉降觀測精度提高方法和措施
- 2019-03-14·沉降觀測曲線異常數據分析
- 2019-03-04·講解兩種橋墩沉降觀測方法
- 2019-03-01·五種需要進行建筑物沉降觀測的情況分析